乘“舟”向天宫――天舟四号发射升空侧记

  新华社记者 胡喆 白国龙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中国航天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下,秉承“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精神等光荣传统,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取得丰硕成果。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航天事业必将循着千百年来伟大先辈的飞天印记,不断开创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全新高度。

  年发射次数跃居世界首位

  据统计,2016年我国全年发射次数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近五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完成86次发射任务,将100多个航天器成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达97.67%。

  这五年来,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显示,2011年至今,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升。2016年,新一代的长征七号、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相继首飞成功,使中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此外,我国通过实施航天重大工程,带动了科学技术前沿领域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国家科技整体进步。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

  未来航天还有许多“大动作”

  五年来,我国已突破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航天员中期驻留等载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载人航天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2012年6月和2013年6月,“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先后成功发射,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实施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全面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9月和10月,“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先后成功发射,形成组合体并稳定运行,开展了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突破掌握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

  2017年4月,我国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和补给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经验。

  未来我国航天事业还有许多“大动作”。国家航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除继续实施现有项目外,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也将陆续启动,包括以火星探测、小行星探测、行星穿越探测等为代表的深空探测工程,备受关注的“探月工程”,以及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等。

  航天惠及国民经济百姓生活

  从北斗导航系统到“天眼工程”的高分专项,再到实践十三号高通量通信卫星……五年来,中国航天驶入空间应用发展的快车道,不仅让“航天创造美好生活”成为现实,也更多惠及国民经济、百姓生活。

  一大批“高精尖”的航天技术悄然“幻化”成各类便民“福利”:“航天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精灵”物联网全局管理系统、“吃垃圾吐能源”的垃圾裂解“微超级波炉”、无源空气再生呼吸装置、高层建筑“灭火导弹”、中国版“矿下特斯拉”新能源深井作业车……未来,中国航天科工“虹云工程”还将通过发射156颗卫星,帮人们在世界任何角落自由接入宽带互联网。

  回顾过往,历史的天空上,中国航天已写下无数精彩瞬间;在未来星辰的征途中,中国必将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标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开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境界。

  (据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

  载人空间站

  中国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将进行四次以上载人飞行,建成后航天员驻留延至三个月到半年

  据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随着我国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全面启动。”6日在北京开幕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说,中国载人空间站计划到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组装并投入运营,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杨利伟说,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采用对称T形构型,轨道倾角42度,高度340至450公里,设计寿命10年,额定成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乘组一般在轨执行任务周期为半年。空间站各舱段将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货运飞船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据介绍,中国空间站在核心舱和2个实验舱上均配备了具有国际化标准接口的科学实验柜,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此外,还将研制发射2米口径的空间天文望远镜,可用于开展大规模、多色成像与无缝广谱巡天。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建成后,航天员驻留时间将延长至三个月到半年,还要完成大量的科学实验以及空间站的维护维修任务。

  在载人空间站的建设阶段,我国将进行四次以上的载人飞行任务。杨利伟表示,2020年我国将进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

  据介绍,我国发射首个核心舱到空间站完全建成,需十几次发射,其中最主要的发射有三次,即发射核心舱和先后发射两个实验舱,其中计划于2019年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载人空间站核心舱。若进展顺利,中国将于2022年前后建成载人空间站。

  普通人进入太空是否遥不可及?杨利伟说,2017年我国计划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选拔的范围还会扩大,不仅要从空军的飞行员中选拔出航天驾驶员,还要从航空航天相关技术的专业领域中选出工程技术人员担当航天飞行工程师。相信随着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未来普通人去空间飞行不是大问题。

  嫦四赴月球“嫦四”将搭载4台国外科学载荷

  第二次火星探测计划2030年前后实施,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

  据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 记者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中国专场全体会议上获悉,中国计划于2018年发射的嫦娥四号,将搭载荷兰低射频电探测仪、德国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瑞典中性原子探测仪和沙特月球小型光学成像探测仪4台国际合作科学载荷,共同飞赴月球,探索宇宙科学奥秘。这有望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这4台国际合作科学载荷将有助于科学家获得月球空间低频电磁波环境背景分布变化信息,利用月表粒子实测数据精确分析月壤、岩石水含量,并有望解决月表能量中性原子和正离子等相关的国际前沿月球科学问题,开辟空间天文学探测研究的新疆界。

  利用月球背面区域可屏蔽地球无线电干扰等独特优势,各类科学载荷将共同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和矿物组分探测与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等方面的科学目标。通过发射月-地数据中继卫星,嫦娥四号任务将在国际首先实现地月之间的测控和数传中继通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表示,从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再到木星、小行星探测,中国深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看点频出。探月工程是当前我国深空探测的重中之重。他说:“在无人探月的同时,我国也在稳步推进载人登月的预先研究,为未来任务储备相关技术基础。”此外,我国首次火星全球遥感与区域巡视探测任务已正式立项,计划于2020年七八月间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同时,中国还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进行火星表面采样返回。“我国还规划了木星、小行星探测任务,在国家航天局领导下,相关专家正在围绕深空探测目标制定总体方案,技术正在研究论证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说。 来源解放日报)

本文来自作者[yuange]投稿,不代表桂圆分享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bmoijy.com/jyan/202412-1009.html

(1657)

文章推荐

  • 重庆最低生活标准 重庆辟谣下调最低工资标准

    重庆最低生活标准根据重庆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委员会颁布的重庆市大学生自主创业补助标准(2018年修订),重庆市最低生活标准为每月1000元。重庆市最低生活费标准是多少是每人每月717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581元。 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717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24年10月28日
    1600
  • 中华文化的特点八个字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特点八个字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溯殷周时期,下至明清时期,及至现代,中华文化从未间断。原因:1.文字(汉子)的存在。汉子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为书写中华文化发挥重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史书典籍

    2024年10月31日
    1589
  • 太空站生活:国际空间站的最新科研成果

    [据space网站2017年6月20日报道]NASA正在国际空间站上测试柔性可展开太阳能电池阵列。NASA新的紧凑型高功率太阳能电池阵列于6月18日首次在国际空间站上亮相,其允许宇航员测试这项技术的耐久性,以便用于深空探测任务。可展开太阳能电池阵列(ROSA)由轻质网状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可以绕轴

    2024年11月23日
    1585
  • 在线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全球教育体系的转型的简单介绍

    而机遇则包括国家政策的支持国际合作项目的扩张对留学生留在当地就业的鼓励个性化教育和定制课程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和国际视野的深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教育体系的优化,留学市场迎来了回暖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和用户对多样服务的需求,推动了行业进一步的数字化与个性化转变杨琳总经理建议,留学机构。线上教育平台即在线

    2024年11月24日
    1653
  • 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

    1它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提供了许多人类所需的食物能源和交通运输首先,大海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海洋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包括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海洋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等大海还是许多重要的渔场,为全球数百万人提供食物和谋生的机会此外,海洋;委内瑞拉在这个榜单上排第十,该

    2024年11月24日
    1586
  • 科学谎言——蒸汽机不是瓦特发明的

      1、捕获最长寿的大蛇120岁  提到蟒蛇,人们都会想到又长有粗的身体。蟒蛇体型巨大,本算不得稀奇。可是,近日在香港被捕获的蟒蛇可是“大”的有点出奇。    最长寿的蟒蛇  而且不止是它的身体,还有它的年纪。据报道称,在香港发现了一条身长超过五米,体重将近百斤的巨蟒,而据有经验的捕蛇人估计,

    2024年11月30日
    1695
  • 关于路透社:德国将采购35架F-35战斗机,法国可能会感到不安的信息

    垂直起降随控布局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和更优秀的机载电子系统以及装备性能更优异的空对空导弹成为该阶段战斗机的共同特征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列装的典型战斗机有美军的F14F15F16FA18苏联俄罗斯的SU27MIG29等都是编辑本段新世代的设计方向新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是更高。德国国防部表示计

    2024年12月22日
    1551
  • 回收站清空的文件能恢复吗?怎么恢复回收站清空的文件的简单介绍

    1、方法三数据恢复软件数据恢复软件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恢复工具,可以恢复多种类型的数据文件,并且也支持多种存储介质的数据修复以”嗨格式数据恢复大师“为例,1百度搜索下载安装”嗨格式数据恢复大师“,安装完成后,打开数据恢复软件2选择”原数据文件所存储的位置“,此处文件所存储的位置可直接。2、步骤1在

    2025年01月15日
    1296
  • “猪坚强”回家了

      话说这段时间飓风黛比把新西兰北岛祸害得可不轻,丰盛湾小镇的数千居民紧急撤离,流离失所,可它似乎还不满意,最近又跑到了南岛去撒欢,坎特伯雷地区的农场顿时就遭了秧。    家住在坎特伯雷北部地区的Mcquillan一家经营着自己的农场,父母俩和只有20个月大的小女儿本来生活安逸平静,家里养的数十头猪

    2025年01月20日
    1170
  • 芬兰发布最新军力大片

    在今年的国家军事实力排行榜上总共有55个国家,其中埃塞俄比亚瑞士比利时也门约旦阿尔及利亚卡塔尔葡萄牙芬兰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是首次上榜世界各国军事力量对比统计人力各国总人口和军事人力资源中国1,336,718,015749,610,775印度1,189,172,906615,201,057

    2025年03月16日
    525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yuange
    yuange 2024年12月01日

    我是桂圆分享的签约作者“yuange”!

  • yuange
    yuange 2024年12月01日

    希望本篇文章《乘“舟”向天宫――天舟四号发射升空侧记》能对你有所帮助!

  • yuange
    yuange 2024年12月01日

    本站[桂圆分享]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yuange
    yuange 2024年12月01日

    本文概览:  新华社记者 胡喆 白国龙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在这砥砺奋进的五年中,中国航天事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下,秉承“两弹一星”、载人航...

    联系我们

    邮件:桂圆分享@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